大輸液集采是順勢而為
來源:醫藥經濟報 更新時間:2022/10/9
日前,河南省焦作市醫保局發布大輸液品種的集采公告,本次涉及的基礎大輸液品種有氯化鈉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25%(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滅菌注射用水6種。
面對大輸液品種的大幅降價,有人有所顧慮:降價會否引發企業惡性競爭,犧牲質量來換取更低價格,從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其實,這種顧慮大可不必,因為大輸液的集采順應市場規律。
順應市場規律
事實上,伴隨國家集采政策的深入推進,大輸液產品也被各地醫保局逐步納入集采范圍。
如:2022年5月27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公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第二批)擬中選/備選結果的通知》,基礎輸液部分共有69家企業1294個品種擬中選/備選。2022年2月24日,黑龍江省政府采購中心發布《黑龍江省基礎輸液集中帶量采購公告》,對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3個基礎輸液大品種共49個品規開展集中帶量采購。
完全競爭領域
進入集采后,可以利用競爭規則實現降價的目的。大輸液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基本符合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在這種市場中,產品價格會在成本附近浮動。如果成本較高,價格必然會提高;反之,如果成本較低,價格必然會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輸液行業前三強——科倫、華潤雙鶴、石四藥合計占據70%的市場份額,而歐美日的大輸液生產企業數量少、規模大,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如美國百特占據全美80%的輸液市場,歐洲大輸液市場基本上被費森尤斯、貝朗、百特和瑪法西亞四大公司占領。
可見,在大輸液集采中通過降低價格,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市場門檻和市場集中度,對未來大輸液產品技術進步和質量提升,助力國內藥企參與國際競爭,都會有所裨益。
降低成本部分
集采的降價邏輯是降低中標企業營銷成本,同時實現規模效應以降低生產成本,而這兩類成本往往會占到產品零售價的80%以上。因此,降幅部分主要是降低成本部分,對生產企業的利潤影響不大。
以礦泉水市場為例。礦泉水市場屬于快速消費品市場,終端眾多且分散,終端幾乎不具有話語權,銷售渠道屬于長渠道和寬渠道,在銷售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代理商和終端,營銷成本相對較高。由于礦泉水屬于低價格、高偏好產品,消費者對其價格變化不太敏感。因此,其零售價格居高不下,甚至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和成本增加呈現上升趨勢。
大輸液產品與礦泉水的市場規律截然不同。短期內,隨著大輸液集采范圍擴大,中標價格可能持續走低;長期來看,大輸液頭部企業依靠價格戰獲取較高市場集中度后,可以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品質的方式,實現價格上漲,從而依靠規模獲取較大銷售額和利潤。
保質量和供給
國家加強監管的政策可以保證大輸液集采品種質量和供給不存在較大問題。原因是:
其一,我國2019版《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大幅提高了假冒偽劣藥品的違法成本,同時,制定科學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以確保藥品生產、運輸、存儲和使用過程安全、可靠。
其二,從第七批國家集采開始,國家醫保局推行集采中標市場的“備選”政策。即:中標產品必須選擇備選市場,一旦發現中標產品出現供給或質量問題,則由備選產品立即進行替補,以確保集采市場的產品供給。
競爭法則不變
基于我國藥品和醫療器械集采政策穩步推進和集采效果頗佳,大輸液集采將逐步展開。藥企唯有致力于產品質量和成本控制,才能在未來集采中獲得更好的價格競爭優勢。這是我國集采市場的基本競爭邏輯。
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光腳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邏輯:頭部企業實力雄厚,或許能夠抗住價格大幅下降的壓力;而部分“光腳企業”船小好調頭,營銷成本相對較低,或許也能在集采中實現快速市場擴圍,以市場挑戰者的身份,爭取成功躋身于頭部企業陣營。
總而言之,國內藥企確保大輸液產品質量和供給,并有效控制成本,是集采市場不變的競爭法則。
本站系本網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